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,病原易于侵入,发生阴道炎症。
阴道炎的疾病分类都有哪些呢,让我们来了解一下:
滴虫阴道炎
滴虫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一种阴道炎,属STD。
流行病学 滴虫阴道炎分布于世界各地、各种气候和不同人群中,主要通过性交直接传播,也可经浴室、厕所马桶、游泳池、内衣裤及各种卫生用具间接传播。
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阴道毛滴虫是一种厌氧性寄生虫,呈梨形,约为多核白细胞的2-3倍大小。其体部有波动膜,顶端有4根鞭毛,鞭毛随波动膜的波动而摆动。阴道毛滴虫只有滋养体而无包囊期。滋养体对不同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,能在25-40℃中生长繁殖,3-5 ℃存活2小时,在46℃时生存20-60分钟,在半干燥的环境中能存活10小时。故滴虫在脱离人体后也容易传播。滴虫适宜在pH值5.5-6的环境中繁殖,pH值在5以下或7.5以上时其生长受到抑制。滴虫有嗜血和耐碱的特性,故当月经来潮后,阴道pH值升高,有利于阴道毛滴虫的繁殖,它能溶解阴道上皮细胞内的乳酸铁,便于炎症的发作。
细菌性阴道病(BV)
自1954年报道以来,因对其病原认识的不清而曾称为嗜血杆菌阴道炎、棒状杆菌阴道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,直至1984年在瑞典的专题国际会议上正式命名为BV。
发病率 多发生于15-44岁之间的妇女,在不同人群中发病率不同,一般在10-25%之间,但在STD妇女中高达61%,故被认为是STD之一。
病因 近年来认为BV的发生是由于阴道菌群失调,乳酸杆菌减少而导致其他病原如加德纳菌、各种厌氧菌、弯曲弧菌等的大量繁殖,BV实际上是以加德纳菌为主的一种混合感染。
外阴阴道念珠菌病(VVC)
念珠菌是单细胞真菌,在健康人皮肤、粘膜和阴道等部位均有存在。在一定条件下,念珠菌可侵犯人体组织引起炎症,其在女性生殖道的感染常常侵犯阴道,而继发引起外阴皮肤粘膜的炎症,故称之为VVC,既往曾用过念珠菌性阴道炎、真菌性阴道炎及霉菌性阴道炎等名称。
流行病学 全世界有数百万妇女患VVC,据统计70%的妇女一生中,至少患过一次VVC,约10-20%的健康妇女阴道中有念珠菌存在。在美国,VVC的发病率仅次于BV,居第二位。国外报道非妊娠妇女VVC的发病率为17.6%,妊娠妇女中VVC的发病率为30.2% 。通常认为VVC的病原来源于口腔或肠道,皮肤上的真菌往往不是VVC的来源。
病因及发病机制 80-90%的VVC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,少数VVC可由光滑念珠菌、近平滑念珠菌或热带念珠菌等引起。白色念珠菌为卵圆形的单壁细胞,成群分布,有芽生孢子及细胞发芽伸长而形成的假菌丝。念珠菌不耐热,加热至60℃1小时即可死亡,但对干燥、日光、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的抵抗力较强。约有10%的非妊娠妇女和30%的妊娠妇女阴道中有念珠菌寄生而无症状。当阴道内糖原增多,pH值降低时念珠菌容易繁殖并造成炎症,故多见于孕妇、糖尿病患者及应用雌激素者;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后,阴道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而使念珠菌过度生长;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,可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。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阴道感染而发生VVC。
幼女性外阴阴道炎
幼女性外阴阴道炎是指发生在婴幼儿、青春期前的少女或幼女外阴皮肤和阴道粘膜的炎症。幼女所患阴道炎多与外阴炎同时存在。
病因 导致幼女罹患外阴阴道炎的原因主要有:①解剖上由于幼女缺乏雌激素,外阴发育不成熟,缺乏大小阴唇脂肪的保护及阴毛对微生物的防御,且外阴部的皮肤特别薄嫩,故易受到病原的侵犯;并对微生物的侵犯较敏感,很易受到外伤和抓伤。②幼女的阴道pH值呈中性,适合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。③儿童的卫生习惯差,易将泥土、沙子等脏东西弄到阴道中,或由于好奇,可将橡皮、玻璃球等异物放入阴道中,引起炎症。④受性虐待的儿童,可致外阴阴道损伤及感染淋菌等STD。常见的病原有葡萄球菌、链球菌、大肠杆菌等,滴虫、念珠菌、淋菌以及衣原体、疱疹病毒和HPV等。
老年性阴道炎
老年性阴道炎(senile vaginitis)常见于绝经前后的妇女,卵巢手术切除、放疗治疗使卵巢失去功能的妇女、哺乳过久的妇女以及卵巢功能早衰的妇女也可有类似的症状。
病因 因卵巢功能减退,雌激素水平降低,阴道粘膜萎缩变薄,上皮内糖原含量减少,乳酸杆菌减少,阴道内pH值上升,便于厌氧菌的侵入和繁殖,从而引起炎症。
若您想有更多关于阴道炎的了解,可以>>>在线咨询<<<。天津静海真美妇女儿童医院贴心私密问诊、心理抚慰治疗,给予您更好的服务。
您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,电话: QQ:
天津静海真美妇女儿童医院地址:天津市静海区春曦道金海园S82-83号